五言警句学生
1、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韦元甫《木兰歌》
2、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20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如此有才华之人,可惜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这也是一切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之一)
3、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5、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6、这是一幅风雪夜归。写出了雪夜投宿的所见所感,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7、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1、。<鸟鸣涧>·王维
12、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
13、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14、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15、该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该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代表诗味很浓的绝句)
1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7、山雪,无花只有寒。——出自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8、五绝·夜宿山寺
19、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20、。<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21、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2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3、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柳宗元《饮酒》
24、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25、寥落古行宫,
26、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27、天高任鸟飞,骏马任驰骋。
2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想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9、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
30、霸气浩江河,王风散荆棘。
五言警句学生
31、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王维《送别》
32、千山鸟飞绝
33、殊方昔三分,霸气曾间发。
3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6、闲坐说玄宗
37、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38、五言律诗:杜甫《春夜喜雨》
39、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
40、霸气风云散,姓名谁复题。
4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3、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44、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唐·白居易《观刈麦》
4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6、注音:【wǔyánshījù】
47、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曹雪芹《红楼梦》
48、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李白《别东林寺僧》
49、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50、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51、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52、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53、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4、。<乐游原>·李商隐
55、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6、宫花寂寞红。
57、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衰。乐府《春歌》
58、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王维《终南山》
59、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60、《悯农》
五言警句学生
61、虚心好学五言警句: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意思就是不早早读书,老了就懊悔了
62、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63、霸气西南歇,雄历数屯。
64、此诗前四句说夫妻恩爱,五句至八句写深夜话别,九句至十二句写黎明分手,最后四句写互勉立誓。全诗以时间为序,围绕夫妻恩爱,突出话别、分手和互勉。不仅展示了人物朴实、美好的内心,而且更充实了诗首二句中“两不疑”的内容,使全诗增添了一种悲剧气氛。前贤曾谓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65、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66、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李商隐此诗的境界同样高远!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后两句更是千古名句)
67、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68、。<*雪>·柳宗元
69、<*雪>历来为人们所称诵,<*雪>不是一首简单的诗,而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一个深刻的哲理品味,一次诗人自我的内心的袒露,一种人格的闪光。范曦文把<*雪>列为唐诗一流之作,给予高度地评价:[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钓雪>一首之外,极少佳者。"柳宗元是杰出的,能写出<*雪>诗的柳宗元更是名留千古--(唐人绝句名篇)
70、。<悯农二首>·李绅
71、三男婚令族,五女嫁贤夫。——出自唐·王绩《独坐》
72、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淡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水芙蓉,不带半点修饰,完全是信手拈来!正是平平淡淡才是真。明人胡应麟说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这首<静夜思>就是这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此诗极为流行,有唐人的地方就有这首诗。(中华第一诗!绝句的代表作!)
73、《静夜思》
74、《夜宿山寺》
7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
77、因为这句话用五个字把清明时节的阴雨表现得淋漓尽致,传神而又有画面感。
78、有法而行私,谓之不法。——慎到
7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雪。
8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81、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李白《九日》
82、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83、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8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85、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韦庄《菩萨蛮》
86、独坐敬亭山
87、霸气寒逾肃,军声夜不欢。
88、<锄禾>,以前一直认为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现也有人认为是聂夷中的作品。这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这首诗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其次,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首小诗长期在*中流传的原因。(妇孺皆知)
8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90、这句话同时也是唐诗大家杜牧的名句,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五言警句学生
91、。<相思>·王维
92、。<春晓>·孟浩然
93、译文:有法力权的人“徇私枉法”就是没有遵照法律规章制度去行使法力权威、同时也违背了法律道德行为准则
9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95、闻道梅花早,何如此地春。孟浩然
96、最简单的五字诗句
97、此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9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99、。<夏日绝句>·李清照
100、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
10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02、。<静夜思>·李白
103、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104、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着名歌者李龟年流落*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王维小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绝句的上乘佳品,绝句名篇)
105、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梅尧臣《鲁山山行》
106、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107、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108、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又言简意赅的五绝精品。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甚至为剧作家借用为剧名,遂使此诗在当代更为着名。然而对此诗的理解,窃以为问题颇大,通常的讲析很难令人信服。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刘长卿,唐代着名诗人,擅五律,工五言。官至监察御史。(家喻户晓)
109、还有静夜思,江雪,春晓,登鹳雀楼,乐游原,寻隐者不遇,红豆,竹里馆,送别,鹿柴
110、七言绝句:李白《早发白帝城》
111、霸气天山雪,边声瀚海风。
112、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11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4、倚天抽宝剑,入海斩蛟龙。
115、《江雪》
11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1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18、霸气山河尽,王师江汉来。
119、译文:误犯的过失,无论多大也要宽恕;明知故犯的过失,无论多小也要处罚。
120、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五言警句学生
121、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122、君是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开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来
12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124、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12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26、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27、清明时节雨纷纷。
128、此外,五言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基本形式,具有广泛的应用。
129、此诗写相思之情,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130、盛行于唐代,历经百年,将五言绝句带到一个巅峰的地步,在这里我把我最喜欢的一首诗献给大家,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31、唐代·李白
132、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元稹《行宫》
133、短短二十个字,仿佛包容天地般,极其简单的排序,却有最动人的韵味,实在妙极。诗人那一刻想必是融于天地,融于那一刻的意境,想必是脱口而出这样的篇章。再没有多余的点缀,因为任何的点缀都是多余的,只有恰到好处,佳篇天成。
134、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尚书·大禹谟》
135、天下军书动,西南霸气偏。
13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37、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138、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罗贯中
139、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140、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14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州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42、此诗借白描记言的手法,简练而形象地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感情,抒发了主人公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平淡质朴,却诗味浓郁。
143、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14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
145、李清照这首诗也是其代表作,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千古名句,朗朗上口)
146、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李白
147、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天自然的诗篇,天籁之音)
148、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谢朓
14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50、独往又独来,谁人敢横刀。
五言警句学生
15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翁宏
15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53、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出自唐·李白《长干行·其一》
154、野花成自落,江燕引雏飞。殷遥《春晚山行》
155、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15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57、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58、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59、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60、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温庭筠
161、个人推荐一首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162、七言绝句
163、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16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165、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国语·晋语七》
166、帝功颓九五,霸气消百六。
167、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168、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169、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17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71、白头宫女在,
172、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173、五言绝句
174、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野望》
175、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176、此诗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写的是孤独和诗人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177、译文:遇到有麻烦或困难的事情,不要逃避,要敢于面对,如果犯了错,不论大小,都要去承认错误并接受惩罚。
178、江雪这首五言诗在我第一次读来,就犹如欣赏一幅意境的画卷。意境之高远,让人钦叹,画面之清阔,又仿佛只能是一种意境,现实的画面无法达到它那如山水的点墨。一个字,绝。
179、。<登鹳雀楼>·王之涣
180、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五言警句学生
181、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182、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张九龄《感遇》
183、李商隐的《无题》:
184、千年赵佗国,霸气委原隰。
185、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186、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187、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188、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赠孟浩然》
189、天地收霸气,丘原余閟宫。
190、译文:治理国家,没有法度就会混乱,固守法度而不知变革就会衰落。
191、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刘基《古戌》
19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93、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194、这是七绝,结构上和五绝一样,诗的内容推进快,讲究留白意境,往外发散,但是单句字数稍多,适合精工。所以七绝的名句非常多。
195、这是一首宫怨诗,玉砌的台阶上已经生了露水,夜深久久伫立,致使露水侵入到罗袜里面。只好回到室内,把水晶帘放下来,又痴痴地望着秋月。写出人的痴情又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
196、五言绝句是汉族诗歌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汉族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197、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98、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199、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00、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01、《诗经》里多是四言的句子,耳熟能详的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都是四言的。上古时候,单音词占绝对优势,汉字一般都是代表单音词,而四言基本上可以“一句成意”,其句法结构和节奏顿挫等方面来说,是一中最简单并且完备的形式。但是四言加单音的形式,在表现力上不够,节奏上也缺少变化。并且由于上古诗歌都是要入乐的,也就是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所以诗经里四言诗出现了大量的重言(叠字)和衬字的形式。 汉代乐府诗诗歌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节奏问题就可以相应的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两汉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合成词,随之而来的是汉语由单音词为主逐渐转变为双音词为主。这样四言诗在新的语言形式下,表现力就大大折扣了。并且,书面语总是晚于民间口语的,在大量的民间口语歌谣的冲击下,汉代开始出现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五言诗相比四言诗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以两个字为一拍的话,五言可以组成两拍半,并且在那半拍的变化上可急促可缓慢,增加了诗歌的变化和美感。到了汉代,一件大事就是设立了乐府,但是乐府这个机构究竟是什么设立的,历来争论不休,乐府是一种机构,类似于现在国家级的交响乐团,有团长,有第一小提琴手,司鼓手等等。乐府的歌曲来源主要是采自民间,包括曲调、包括歌词。交响乐团的比喻有点不够恰当,因为他们主要从事的还是收集整理和创作活动。应该说要是国家的一个文化机构。乐府这个名词从原来机构的意思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诗歌形式的名称。乐府基本上就是以五言为主了,但是杂以三、四、七言等等。由于当时的主要活动就是音乐,加上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普及推广工作,五言这种形式便流传的非常广了。关于乐府,余冠英的《乐府诗选》,曹道衡《乐府诗选》,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到了汉末,建安诗人开始对乐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著名的有:三曹,建安七子等等。李白不是有名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吗?经过文人的改造,乐府也趋向于整齐的五言的形式。甚至曹丕还写了一首标准的七言古诗《燕歌行》。稍后一点的左思,阮籍,陶渊明等对五言诗的贡献也是很大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分成了士人之诗和贵游之诗。五言诗格律,或者说近体诗格律的形成,主要还是由贵游诗人的努力而成的。而贵游诗人则在形式上开始下功夫了,这个时候,一部分诗歌开始脱离音乐而独立存在了。贵游诗的代表有太康体,玄言诗,元嘉体,终于到了永明体,开始了古体诗到近体诗的转折。永明诗人的代表有“竟陵八友”,是竟陵王周围的一些好朋友。八友著名的有谢眺,刚刚引的李白的句子中的小谢就是说的他。还有沈约。四声八病的说法便是从沈约开始提起的,也就是说,在这之前,基本上写出来像诗的东西,大家都是承认的,根本没有什么平仄之分,怎么押韵和谐之说,流传下来的那些古诗的优秀作品都是古人们在不自觉的状态下的天才流露。 诗歌在魏晋形成了一种风气,相当于现在的主流活动吧,于是开始了例如,限时竞赛,限题赋诗等形式。这样更加促使了永明诗人在声律,形式上下功夫。五言诗到此,算是发展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再提一下押韵的问题。最初是用口语进行押韵的,汉之前,韵非常宽,基本上念着顺口就行了。到了六朝,格律要求严了,韵自然要求严了,六朝时,已经有了一些私人的韵书出现,不过做诗的人基本都按自己的喜好押,不买这些韵书的帐。 隋朝时有了《切韵》,被定成了官书,这就是现在知道的平水韵的雏形。韵书几经变化修改,形成了现在通行的平水韵。再回到五言,永明体诗歌经过宫体诗的进一步发展,来到了初唐。初唐基本上还是宫体诗的天下,宫体顾名思义就是写的声色犬马一类的事情,用词华丽,音韵优美严格可想而知。唐太宗李世民就好宫体诗这一口,他喜欢的上宫仪以及后来的上官婉儿也是宫体诗的高手。一些诗人开始从创作理论的高度有意识的开始规范五言诗的创作了。宋之问,沈佺期则基本完成了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定型工作。两人在初唐影响极大,五律受到了初唐文人的普遍追捧。